本文向给大家分享周易的道德观相关知识,同时小编也会对周易与道德经的区别进行解释,如果能解决您在周易的道德观方面面临的问题,请收藏关注本站,现在开始吧!
易经的中心内容是什么?
《易经》以阴阳变化来说明宇宙万物的一切现象。它通过占筮来启示天道、人道、地道的变化规律,为的是把握人生立身处世之本,以趋吉避凶。所以,《易经》的哲理为后世崇仰深究,后人再以义理阐释,使《易经》成为占筮、义理兼而有之的典籍。
《易经》说的是阴与阳的思想,产物。它源自男女不同的性别,是人类原始思想的产物。它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说明宇宙万物中一切变化的现象。
阳是以一来代表,而以??来代表阴,这两个奇与偶的简单符号,象征并说明了宇宙万物的一切变化。阳刚阴柔,阳动阴静;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因时因地的以阴与阳,也就是刚柔动静的性质来变化。如把天、男、仁、上、前、明、往、昼、尊、贵、福等都属于阳、刚、动;而把地、女、义、下、后、暗、来、夜、卑、贱、祸等都属于阴、柔、静。阳刚阴柔相反相成但并非不变,而是动极则静,静极则动,动中有静,静中有动;阳刚中孕育着阴柔,阴柔也包含了阳刚,相辅相成表里两面。如:男对女为刚,女对男是柔;前对后是阳刚,前对更前则成为阴柔。
“系辞上传”中说:“一阴一阳之谓道”。天地间一切事物的变化无不因时因地或成阳刚,或成为阴柔,而这一阳刚阴柔的变化法则,正是宇宙的法则,人生之律;也就是天理和人道。
“说卦传”中说:“昔者圣人之作易也,将以顺性命之理。是以,立天之道,曰阴与阳;立地之道,曰柔与刚;立人之道,曰仁与义;兼三才而两之。”《易经》在这里所要阐明的天道、地道、人道的变化作用法则是一到的;这就是,宇宙万物遵循阳刚阴柔无穷变化作用的法则。所以称作“天人合一”。这样看来,“易”含有变易、简易、不易的意思,宇宙万物因时因地的阴阳、柔刚、静动,变易而不易,复杂而简单,矛盾又统一,对立又和谐;这阴阳论就在阐明这一现象;所以说,它是《易经》的中心思想。
《易经》思想中的这一阴一阳,相对相反,并不对立相克;而是相互错综变化不已,并在变化中生成发展,和谐与统一。
我国古代传统思想中的,不主张斗争,和为贵,正渊源于此。
“系辞上传”中说:“易有太极,是生两仪,两仪生四象,四象生八卦,八卦定吉凶,吉凶生大业。”“生”在这里不是产生而演变。就是说,八卦由四象演变而来;四象由两仪演变而来;所以,八卦即四象,四象即两仪,阴阳即太极。
太极是什么?从《易经》的本义去探索,唐代孔颖达《正义》中说:“太极是天地未分前,混而为一的元气。”这一混沌不分的元气,或者成为阳刚、或者成为阴柔,变化无穷;并且以阳统御阴,以阴追随阳。这就是《易经》所要阐明的主旨。这一宇宙根源的元气我们称作“太阳”也就是太极,也以━来表示,其推演如“附图”。儒家崇尚刚健正大其根本就在于此。
而老子主张“无”;这并非一无所有,而是存在的某种物质无声无臭。老子以“无”为道;“有”生于“无”,有形的物体产自无形的本体,“有”与“无”异位而同体。
庄子更将这一“无”的思想,提升为“无无”,“无无无”。“齐物论”中说:“有有也者,有无也者,有未始有无也者,有未始有无未始有无也者。俄而有无矣!而未知有无之果孰无也?”庄子“无”的思想,不是由科学实验中所得,而是哲人睿智的直接判断,但又符合科学思想。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,自然以地球为本体,然而地球不过是太阳系中一颗星,太阳系又不过是银河宇宙中一个系,银河宇宙又不过是大宇宙苍海中之一粟也。追溯下去无穷尽,而庄子“无无无”的思想,正象征大宇宙的无穷无尽。
地球、太阳,或在亿万年后会消灭;但大宇宙中必会有新的星球、星系诞生成长。大宇宙本身无始无终,永恒的生生不息,这正是《易经》所阐明的中心思想。以人来看,形体之小微不足道,但渺小人的心志活动却能将无穷尽的大宇宙包摄无限;因而《易经》“广大悉备”。
儒家崇尚阳的刚健正大,道家重视阴的虚无柔静。但儒家思想也有谦退阴静的一面;道家思想在虚无柔静中也含有刚强;总之,刚健正大与虚无柔静,是我国传统思想的表里两面。
乾坤代表了天的地,天是行云施雨的空间和万物生成之根源,是造化根本的大阳。与天的功能的大阳相对的是大地的大阴。大地的阴的元气,是万物生生不息的根本;但大地功能顺承天的功能。天是阳,是主宰,是动能;而地是阴,是顺从被动的。
天的法则是变化无穷的。阳刚与阴柔交互变化,使万物生成;同时阴阳保持和谐,才能使万物顺利的发展变化、进化。“归妹”卦的“彖传”中说:“天地不交,而万物不兴。”都借夫妇的道理,比拟天地阳刚阴柔交互作用的生成原理。“系辞上传”中说:“生生之谓易”。下传中说:“天地之大德曰生。”《易经》以天地的阴阳刚柔、动静的变化生成作用,为天地的德性。
然而,这天地阴阳交错,使万物生成展生生不息的作用,极其微妙难以捉摸。“系辞上传”中说:“阴阳不测之谓神。”又说:“形而上者谓之道,形而下者谓之器。”这就要求我们的认识不只是具体的,有形的现象,而且应该以现象发生的抽象的,无形的原动力来思考,这就是阳刚阴柔的形而上的精神了。
《易经》对天地生成发展的作用,最重视的是刚健中正,而且是恒久不已的刚健中正。
《易经》也兼说生死,而且以两者综合,来阐扬天地的大德及无穷的生命力。
总之,天地阴阳刚柔动静的微妙作用,是万物生成发展的根源,阐明这一原理法则并广泛应用到宇宙与人生的一切变化现象上,使人能够知变、应变、适应,去恶向善,避凶就吉,这就是《易经》的思想。
宇宙间可以效法的最大形象就是天地;所以,天地生生不息的变化作用法则,也就是人类社会的行为规范。《易经》就以天地为准则,确立人生规范,以宇宙恒久无穷而又秩序井然的精神,劝勉人生要自强不息,造福社会。《易经》兼备了规范与实用两方面的效用。人生道德修养自应以天地的道理为准则,效法“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”的宇宙精神,努力精进不懈,使自己在品学修养上有所成就,然后在事业上施展抱负,才能促进社会发展,参赞天地造化的功能于道德及事业之中,才是至高无上的大事业。
“系辞上传”中说:“易其至矣乎!夫易,圣人所以崇德广业也。知崇礼卑,崇效天,卑法地。”这里告诉我们,智慧应当像天一般高明;行为应当像地一般谦卑;睿知圣哲,遵循这一天的法则,崇尚智慧与礼仪,使道德修养有所成就,不仅独善其身,而且能施展于事业中兼善天下。将道德修养、聪明才智,施展于事业中,使人与物一起得到帮助,这就应了天地的变化法则,符合生生不息的宇宙精神,这才是“盛德大业”。
效法宇宙精神,自强不息,这是《易经》的道德理想。阴阳、刚柔、动静,于循环无穷的变化作用中,使宇宙生成,发展,进化,调和,统一;符合这一宇宙精神就是善。传统道德上的仁、义、礼、智、信,就是善,宇宙精神本来如此。
《易经》中阐释了仁、义、礼、智、信、敬、诚、贞、顺等各项德性;是基于道德律与自然律一致的思想,崇尚阳的刚健正大;当然也一再提示阴的谦稳。
《易经》还特别崇尚“时中”。孟子说:“孔子圣之时也。尧舜以来相传之法也。知时中之义,则易思过半矣!”由此看来,《易经》对时间因素,以不偏不倚的中庸原则予以重视。
惟有认识宇宙精神,透彻阴阳刚柔动静变化作用原理的人,才能通幽明之故,最后就可达到心安理得,无忧无惧,知天乐命的境界。《易经》中所说的神,是指天地间阴阳刚柔动静变化现象的至为微妙,难以预料的神秘性;所以,只有天下睿智、最明了道理的人,才能理解《易经》中所阐释的道理的神奇功用,只有无心、无畏、致诚,达到人我两忘的极度寂静,才能看清一切是非善恶,吉凶祸福,也就是通达神明,必然就能担当天下之事。
“系辞上传”中说:“天尊地卑,乾坤定矣!”这是《易经》的根本观念。阴阳相对,但尊崇阳,阳兼有阴:阳为君,阴为臣,阳是主宰,阴为从属;君王象天一样绝对的尊严,臣像地一般绝对的卑下柔顺,这是《易经》阐明的君臣关系。
国家、社会的根基在家庭,家庭基础为夫妇。《易经》并非仅仅主张男尊女卑说,而是要男女夫妇,各自发挥本身的物质,尽各自的本分。当家庭发生混乱时,应当尊重父子的亲情,但并非家长就可以滥施横暴。先正家然后天下才能安定,家庭是国家、社会的基础。《易经》的思想,是家族主义、国家主义,进而是致力于世界和平,谋求人类共同富裕的大同世界。
家人在内,在外的则是朋友,这是人类最亲近的,最根本的人际关系。君子立身处世的态度,往往因客观情况的不同而不一致,但如何取舍?如何临机应变,则在于人,成则在于自我勉励,成败则在于天,这要看机会与际遇如何了。
《易经》中的六十四卦,几乎都以盛极而衰,物极必反的道理谆谆告诫,以提示人生必须时刻谨慎处世,警惕适可而止的重要性,才能确保长久安泰。
《易经》的宗旨在于阐释宇宙大自然的阴阳刚柔动静的变化,变易而不易,复杂而简易,在变化中生成发展,于反复中保持统一与和谐。这一刚健中正,无穷无尽,永恒生生不息的生命力,正是宇宙精神所在。变易、简易、不易的宇宙法则及生生不息的宇宙精神涵盖着一切。这些都与人生立身处世原则一致,人以大宇宙的自然法则、精神为准则来确立人类自己行为的规范。探明宇宙大自然的法则规律,就能自强不息,面对各种复杂情况而能知变,应变,适变,以促使人类社会的发展向上,为全人类造福。通观《易经》的思想就会明白为什么《易经》被称作“天人之学”而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根源,一切学术思想的源泉,被推崇为大道之源,众经之首了。
坤卦彖传解释白话文
彖传·坤 《周易》
坤:元亨。利牝马之贞。君子有攸往,先迷后得主,利。西南得朋,东北丧朋。安贞吉。
《彖》曰:至哉坤“元”,万物资生,乃顺承天。坤厚载物,德合无疆。含弘光大,品物咸“亨”。“牝马”地类,行地无疆,柔顺“利贞”。“君子”攸行,“先迷”失道,“后”顺“得”常。“西南得朋”,乃与类行;“东北丧朋”,乃终有庆。“安贞”之“吉”,应地无疆。
〔注释〕 对坤卦的卦辞的解释,见本书《坤卦》。坤“元”:原指卦名“坤”和卦辞中的“元”字,这里连用构成一个概念,表示地道或地德。坤:指大地。合:遍及(万物)。弘:宏大。光:广。含弘光大:指大地无所不容,无所不有。亨:繁盛,美好。牝马地类:牝马与大地都属于阴。贞:在《彖传》和《象传》中大都解为“正”。利贞:利于驾御于正道。得常:找到正路,语义双关,既指旅行的大路,捷径,又指人生正路。类:同类,如同学,志同道合者,趣味相同者。庆:幸事。安贞之吉:安于正道的好处。
(施忠连)
〔赏析〕 坤卦的《彖传》赞美大地的品格,但是《彖传》并不奉行二元论,将天道与地道规定为世界的两个互不统辖的本源,而是从另外一个角度,即通过讲述地德来说明天道的作用。同乾卦一样,坤卦卦辞中也有“元亨”两字,《彖传》颂扬“坤元”,因为万物一定要依靠大地才能生存,但是其赞词肯定大地最根本的品格是“顺承天”,就是说只有天道才是惟一的原动力,而地道只是遵循天道,以实现天道。
这里所谓的“顺承天”意思是遵循天道,即宇宙的普遍法则、自然规律,在《周易》中这就是阴阳消长变化之道。《周易》最令人惊异的一点是,尽管它形成于宗教迷信盛行的远古,虽然它本身是向神鬼问吉凶的占卜活动的产物,但是《周易》自始至终几乎不提人格神,文字中没有超自然的奇迹的出现。
因此在坤卦《彖传》中“顺”的观念同服从天命的思想无任何相同之处。在《彖传》作者看来,天道是一种不可抗拒的必然性,顺应天道是避免失败、取得成功的必由之路;天道又意味着秩序和规律,认识了天道就具有一种大智慧,能够掌握事物变化发展的途径和方向。坤卦言处下之道,《彖传》所说的顺就是要人们在艰难的环境中借水行舟,顺势而为,当然也包括顺从长上,这是身处下位的题中应有之意,不然不可能有任何作为。
柔顺并不意味着无条件地遵从长上或君主的任何一种意志或意旨。《彖传》清楚地意识到,柔顺的观念会被恶势力利用,使人们为虎作伥,助纣为虐。因此《彖传》提出柔顺必须以“正”为前提,要遵循正确的方向,以防止这一观念被误解为盲从。《彖传》指出,“‘牝马’地类,行地无疆,柔顺‘利贞’”,就是说牝马柔顺,可以驾御它行至无比遥远的地方,这是因为行在正道之上。同样,《彖传》把“先迷”解释为失去了正道,君子后来之所以顺利其原因就是因为找到了正道。卦辞在最后又一次强调,只有安于正道,才能“应地无疆”,即建功立业,鹏程万里。可见《彖传》明确地反对无原则的顺从。由于有“正”的概念的限定,柔顺就是顺应以刚健为基本特征的天道的意义变得更加突出,因而没有任何消极的成分。
《彖传》对坤卦卦义的又一发明是把地道归结为德,说“坤厚载物,德合无疆”。这是赞颂大地无比深厚和广袤,它承载和滋养之德无私地普及万物。因此,人们要有博大的胸怀,无私的美德,恢宏的气度。《彖传》以德说坤卦和地道,这不是简单比拟,而是有深刻的哲学思想为根据的。中国古代哲学家大都把德解释为“得”,说:“德者,得也。”(见《老子》、《管子·心术》、《乐记》)所谓“得”就是得其所以然,也就是得其道于己而不失。同时“得”还有“获得”、“具备”等义,转化为名词是指所拥有的东西。可见,在中国古代哲学中,“德”是一个事物所禀承的天道与其自身品性、材质的统一,即其自身合于天道的一切,也就是其自身所有的卓越的东西。而大地“载华岳而不重,振江河而不泄,万物载焉”(《中庸》),最能显示一个事物本身内在价值的丰富和美好,以及这些价值的生命力和创造力,因而是“德”的各种含义的最生动的表现。所以《彖传》言大地“含弘光大,品物咸‘亨’”,万物因大地的滋养而蓬勃生长,显得丰茂繁盛。
《彖传》的这种道德观有助于破除僧侣主义的道德论。僧侣主义认为道德是一种外在的行为准则,把道德变成清规戒律,用以禁锢人们的思想,束缚人们的行为,从而使人们的精神变得干枯。与之相反,《彖传》把道德视为人的内在的品性和精神的卓越。充满了勃勃生机和无限的活力。《彖传》的道德观能够成为抵御这种僧侣主义的有力的思想武器。
坤卦六爻皆阴,为柔顺之象,与此相应,卦、爻辞言处下之道,但是,《彖传》正确地把握和深刻地阐发了坤卦卦义,赋予坤卦以巨大的能动的精神力量,使人们明白,虽然处于下位,但是,他们仍然可以在精神上形成强大的优势,应当具有自信,认识到自己是可以大有作为的。
以上就是与周易的道德观以及周易与道德经的区别的相关内容,也是关于易经的中心内容是什么?的分享。看完周易的道德观一文后,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