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天是农历冬月十四日,也是24节气中的大雪节气。到了大雪节气,也就意味着仲冬时节开始了。
在古代的时候是根据“四立法”来划分四季的,也就是立春后是春季到,立夏后夏季开始,而立冬以后就秋季结束了,寒冷的冬季来临了,而大雪节气是24节气中第21个节气,也是冬季的第三个节气,当太阳到达黄经255°时就交大雪节气。
而在农村里有些老人则说“大雪见日头,寡妇也发愁”,它说的是什么意思呢?大雪节气当天是晴天不好吗?我们一起来看看!
大雪节气的气候特点
古人向来很注重节气之间的细微变化,因为节气和农耕生产是息息相关的。在古代不光是有24节气,同时每个节气还有三候,因此一共是72候,而在大雪节气也有三候,分别是“一候鹖鴠(hé dàn)不鸣;二候虎始交;三候荔挺出”。
而“二候虎始交”,说的就是大自然中的百兽之王老虎也因为感受到了阳气,然后开始求偶交配,要为孕育生命而准备了。这样到了第二年的冬天,万物复苏了,刚出生的宝宝也就有足够的食物吃了,这也代表了生命的孕育和延续。
“大雪见日头,寡妇也发愁”是啥意思?
这句农谚的意思其实很简单,它的字面意思是说在大雪节气当天,如果是一个大晴天,也就是当天是出太阳的天气,那么寡妇就要开始发愁了。
为何大雪节气是晴天,寡妇就要发愁呢?我们都知道,在古代的时候是男耕女织的,一般男主外,女主内的。而寡妇就是指丈夫去世的妇女,她们的日子是过得很艰苦的,因为家里缺少了男人这个主心骨,很多的事情都是要靠她们了。一般像家里的一些家务活是难不倒她们的,最难的就是地里的农活了。
其实在不少地区都有类似的农谚,比如在河北地区则有“大雪晴天,立春雪多”,它的意思是说大雪节气当天是大晴天,那么冬天就会以晴暖为主,而到了第二年立春节气的时候就容易出现雨雪的天气,也就是说当年的雨雪天气推迟了。可是立春节气后马上就要春耕了,这个时候下雪对农作物的危害极大。
另外还有“大雪不寒明年旱”、“大雪不冻倒春寒”等说法,都是说大雪节气的时候如果还是比较暖和,那么这样的天气就是比较反常的,其影响就是第二年的春季容易出现旱情,或者是倒春寒的自然灾害。因为一般到了大雪节气的时候,天气已经很冷了。而老话说“该冷不冷,不成年景”。本来寒冷的节气,却反而暖和,这就是反常的,会有不好的预兆。
另外还有“今冬大雪落得早,定主来年收成收”、“冬雪回暖迟,春雪回暖早”、“大雪兆丰年,无雪要遭殃”等,都是说大雪节气下雪了,这样才是好兆头,预示着明年风调雨顺,粮食都会大丰收。
其实古人这话也有三重含义,一个是大雪节气下雪了,认为顺应了节气。二来是大雪节气下雪了,这个就是一个好兆头,毕竟对于下雪自古以来都是有着期盼的,会让人心情愉悦。三来是大雪节气下雪了,确实对农业有利。
不过到了大雪节气未必就真的会下雪,因为在我国的地域辽阔,南北方的气候差别大,尤其是现在受到全球变暖等因素的影响,导致现在的气候和之前的变化很大了。
所以如果在大雪节气下雪了那是好的预兆,而如果没有下雪,大家也不要过分的担忧。古人说“大雪见日头,寡妇也发愁”,那是他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寄托。而且现在的科技发展了,农民不再完全靠天吃饭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