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多识广是将才生肖 四面八方财源广进是什么生肖

十二星座心理
在工作回家多近?他们略带遗憾的表示“马路都挖着呢你到嘉峪关的马路上来开车来那叫一个畅快”虽然他们说的有点夸张但是对两座城市城建规划和交通情况的。

东吴名将吕蒙,少年时家境贫困,没有条件读书。但他作战英勇,屡立战功。孙权继位后,就提升吕蒙做平北都尉。

建安十三年(公元208年),孙权派吕蒙为先锋,亲自攻打黄祖,以报杀父之仇。吕蒙没让孙权失望,他斩了黄祖,胜利回师,被提升为横野中郎将。

但吕蒙有个缺陷,他从小没有机会读书,识字不多。带兵镇守一方,每向孙权报告军情时,只能口传,不能书写,很不方便。一天,孙权对吕蒙和蒋钦说:“你们从十五六岁开始,一年到头打仗,没有时间读书,现在做了将军,就得多读些书呀。”吕蒙说:“忙啊!”孙权说:“再忙,有我忙吗?我不是要你做个寻章摘句的老学究,只要你粗略地多看看书,多了解一些以前的事情。”说着给他列出详细的书单:包括《孙子兵法》、《六韬》、《左传》、《国语》、《史记》、《汉书》等。

在孙权的启发和鼓励下,吕蒙开始发奋读书,后来竟达到了博览群书的地步。

鲁肃做都督的时候,仍然以老眼光来看待吕蒙,以为吕蒙只是一个文化水平不高的武将。有一次,鲁肃路过吕蒙的驻防地区,同吕蒙谈话。吕蒙问鲁肃:“您肩负重任,对于相邻的守将关羽,您做了哪些防止突然袭击的部署?”鲁肃说:“这个,我还没考虑过!”吕蒙就向鲁肃陈述了吴蜀的形势,提了五点建议。鲁肃听了非常佩服,赞扬吕蒙见识非凡,认为吕蒙已是一个文武双全的人才。鲁肃走到吕蒙跟前,拍拍吕蒙的后背说:“真是聪明一世,糊涂一时,吕兄进展如斯,我还蒙在鼓里,先前总以为你只有勇武,不想,听君一席话,茅塞顿开,原来吕兄也是满腹经纶之人,可笑愚弟走了眼。”

吕蒙一笑说:“士别三日,理当另眼相看,况且你我之别,远非三日,如何知我有多大变化,今日一叙,老弟你可不能再用老眼光来看我了。”

打那以后,鲁肃与吕蒙成了好朋友。不久他又接替鲁肃统率东吴的军队,成为一代名将。

吕蒙转型很快,从一介武夫,脱胎换骨为见多识广的将才,靠的就是读书,不断地充电。

有人会叹气说,以前在学校的时候也很爱读书,一参加工作就没有时间了。这是不对的。平时再忙,也要读一些好书,比如与自己工作密切相关的书,对为人处事、修养有益的书,开阔自己眼界的书,等等。此外,一些与工作有关的课程和培训也要多留意,如果有,就抓紧机会向上司申请,即使自费也值。

我再讲一个寓言故事:

两个和尚分别住在相邻两座山上的庙里,这两座山之间有一条河,两个和尚每天都会在同一时间下山去河边挑水,久而久之便成了朋友。

不知不觉5年过去了,突然有一天左边这座山的和尚没有下山挑水,右边那座山的和尚心想:“他大概睡过头了。”没太在意。哪知第二天,左边这座山的和尚还是没有下山挑水。一个星期过去了,右边那座山的和尚心想:“我的朋友可能生病了,我要过去看望他,看看能帮上什么忙。”等他看到老友之后,大吃一惊,因为他的老友正在庙前打太极拳,一点儿也不像一个星期没喝水的样子。他好奇地问题:“你已经一个星期没下山挑水了,难道你可以不用喝水了吗?”朋友带他走到庙的后院,指着一口井说:“这5年来,我每天做完功课后都会抽空挖这口井,即使有时很忙,能挖多少算多少。如今,终于让我挖出了水,我就不必再下山挑水去了,可以有更多的时间练我喜欢的太极拳了。”

人要不断地充实自己,活到老学到老。总是吃老本,很快会吃光的。要注意培养自己某一方面的实力,挖一口属于自己的井。

萧何受贬

历史上有许多很神奇的记载,经常让如今的我们看得目瞪口呆。比如萧何月下追韩信。当时的韩信,纯属一位小人物,曾遭胯下之辱,又在项羽手下干过,郁闷不得志。至于领兵打仗,更不见记载。可为啥萧何却一眼看出,韩信有将帅之才,说啥也要把他追回来?

其实,想搞明白这个问题,还真需要一点脑洞大开。因为韩信就不是一位走寻常路的人,自然面对这种人:你喜欢他,他就是天马行空,不拘一格。你讨厌他,他就是害群之马,异想天开。所以,只能从如下两个方面入手分析。

其一、参照物

想彻底搞明白一个问题,最好的办法就是先寻一个参照物,来进行比较。韩信,自少年开始,就不事生产,天天挎着把宝剑东游西逛,仿佛很牛一般,结果遭到了胯下之辱。那么跟韩信这段经历非常相似的还有谁?没错,就是刘邦!

刘邦自少年开始也是这种模样,只不过他没有遭到胯下之辱罢了。但刘邦却得到了吕公的欣赏,竟然把自己的女儿吕雉,嫁给了刘邦——这是不是,也很不可思议?

史书上说,吕公会相面,看出刘邦有大富贵,故而才这么反常。但这种解释实属牵强附会。真实的原因,是刘邦自少年开始就游历四方,比如就跑到了张耳手下。这种经历就意味着,如刘邦这类人,见多识广,阅历深厚,人情练达,故而显得与众不同。

对吕公来言,刘邦如今已经啥也不缺了,就缺启动资金!而吕公恰是富户,正好能提供。可哪料,秦始皇死后天下大乱,刘邦干的事更大。

明白了刘邦为啥会被吕公看中,其实韩信也就好解释了。他跟刘邦一样,也是从青少年开始就游历四方。但韩信更多关注的却是山川地理等,因为他的专长是军事方面。这就跟诸葛亮一样了,刘备去求见,结果诸葛亮游历四方去了。

第三次见面后,诸葛亮就抖落出了一张全国山川地形图来。韩信其实也是这种情况,为啥打仗厉害?他早就对各地山川地理了若指掌,勘察过了!别人不明白这些,萧何能明白刘邦,岂能不明白韩信?

其二、经历

皆言,一个人过去的经历,往往能代表着其未来的高度。越是大难不死,就越有后福。韩信就符合这种情况。比如,他在投奔刘邦前,曾在项羽手下干过一段时间。

别人跟着项羽干,可以称为混饭吃。可韩信却绝对是想在项羽手下,干出一番事业的。故而,他对项羽的了解,自然比任何人都深刻。同时,对项羽集团的情况,也必是了若指掌。

比如,韩信对项羽的点评:项王喑恶叱咤,千人皆废,然不能任属贤将,此特匹夫之勇耳。项王见人恭敬慈爱,言语呕呕,人有疾病,涕泣分食饮,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,印敝,忍不能予,此所谓妇人之仁也。

一句话道出了项羽有两大致命伤。其一,整个项羽集团里,最厉害的就是项羽一个人,别人都不能露头,因为项羽就不允许你露头。所以这是匹夫之勇。

其二,项羽虽能善待士兵啥的,但却吝啬封赏,所以这是妇人之仁。

楚汉相争,是刘邦和项羽的对抗。如今,韩信这么了解项羽,已经把他研究到骨头里去了,你若是萧何,你会放韩信走吗?须知,萧何曾跟韩信两人说过话,交流过。那时的韩信,应是已经表现出了这种特长,萧何最明白韩信有多重要。

所以,萧何才要把韩信追回来后,然后逼着刘邦公开拜将:别管韩信原来如何,你只要用了他,就能干掉项羽了。道理就在这里——韩信对项羽和项羽集团的了解,丝毫不亚于刘邦,且最关键的是,韩信的专长是军事方面,能在军事行动中,抓住项羽的弱点,进行攻击,消灭其有生力量。果然,一个十面埋伏,项羽兵败自刎了。

恐怕,正是这两个方面共同促成了,萧何认定了韩信是将帅之才,是能打败项羽的人,所以才不顾一切的月下追韩信。故而,萧何没有什么神秘可言,他有的只是,一种朴素的识人术和强悍的推理能力。